(记者:李超)如何讲好尤肖虎的故事,是南京市江宁区“红喇叭”理论宣讲团成员陈斯源思考的问题。1991年出生的陈斯源是江宁区科学技术局的工作人员,对他来说,讲好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尤肖虎是个好典型,其领衔的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全球首个6骋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多项成果刷新世界纪录。
因工作原因,陈斯源有更多机会接触科研人员,也更有信心讲好他们的故事。陈斯源说,在江宁,无数00后科研人员以尤肖虎为榜样,这里孕育着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前不久,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数据中心报告厅内青春激荡。面对近300名校地青年代表,陈斯源带来的故事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这场展演,是南京市开展青年理论宣讲的生动缩影——用青春视角解码时代命题,让理论从“纸面”跃入“心间”。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中精准传播,宣讲员结合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青年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打造“思想破壁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凝聚强大青春力量。
从名师引路到朋辈共鸣激活“青春传声筒”
1991年出生的陆轶君个子不高,“能量”却很大。到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工作后,她很快与工友们打成一片,在生产一线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2021年起,她尝试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写进讲稿。近年来,陆轶君参加理论宣讲30余场,宣讲时,她语言生动,极富表现力,强烈的画面感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
这些能够入脑入心的案例,是陆轶君与工友们深入交流并精心打磨出来的。
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阳沟街派出所副所长刘小川同样对此深有感触。2019年9月,他在江西办理公安部督办制贩毒案件时,在抓捕嫌疑人的过程中,被车辆拖行300余米,与死神擦肩而过。
“英雄只是一瞬间,警察要干一辈子。”这不仅是他分享给听众的,也是他的内心独白。刘小川说,理论宣讲要结合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理论宣讲效果好不好,还要群众说了算。宣讲员来自青年,用“青言青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给青年听,让青年坐得下、听得进、记得牢,这成为南京提升理论宣讲实效的关键路径。
今年5月,机关青年干部演说能力提升训练营在鼓楼区举办,50余名青年理论宣讲骨干参加培训。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副主任李昊田以《理论宣讲如何“圈粉”?年轻干部的表达力与共情力训练》为主题,从提升理论素养、完善知识储备、改善宣讲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
优秀的青年宣讲员带动更广泛的青春接力。在高等院校云集的江宁区,目前已建立宣讲特色小分队18支,90后、00后宣讲员占比超90%。今年以来,线上线下举办理论宣讲活动1700余场,覆盖青年超7万人次。
从礼堂讲台到全域课堂打造“青年引力场”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不少商超、园区里,张贴着雨花台区优秀青年代表的海报,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播放的是微宣讲音频。由法官、教师、医生等9名青年代表专门录制的“海报式宣讲”引发不少青年的好评。
雨花台区有4500余家涉软公司、37万名软件从业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如何对这些高学历、思维活跃的青年开展宣讲,是雨花台区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程琦一直思考的问题。
程琦表示,比起传统的授课模式,新媒体传播更受欢迎,他们正努力拉近理论学习与青年的距离。
1994年出生的江宁旅游康养产业集团工作人员桂全围绕“叁农”工作讲述农民张万年的故事,2017年,恰逢南京溪田田园综合体建设,张万年由传统农民变成了“职业农民”,年收入增加3万多元。
“从2018年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小田变大田,低产田变高标准农田后,小小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桂全动情地说,技术的改良让小麦产量提升33%,水稻产量提升20%。不少高校学生听说张万年的故事后,对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宣讲突破传统报告厅的边界,深入城市肌理,精准对接不同青年群体需求。
聚焦青少年,团南京市委通过建设“红梅·信仰学习之旅”“行知之路”等青年学习社线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行走的思政课”浸润广大青少年的心田。
聚焦“上班族”,团南京市委采取青年讲师团“1+2”(1名青年讲师、2名先进青年典型)分众化、互动式宣讲模式,将“青年之家”等阵地打造成年轻人理论知识“充电”的好去处。
聚焦乡村青年,高淳区漆桥街道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农民创业园等阵地,通过“宣讲+体验”“宣讲+服务”等模式开展宣讲活动,将理论宣讲与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让理论宣讲滋养乡村振兴沃土。
“青年在哪里,阵地就延伸到哪里”。鼓楼区携手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大学新生学院,推出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江宁区携手对口支援的新疆特克斯县,对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青年开展云端“走亲”宣讲;星空糖心天美mV马克思主义学院深耕“行走的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紫金山实验室、南瑞集团、高淳区叁保村……抽象的理论在现实情境中变得具体可感、可信,让青年学生产生共鸣、共情。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穿透思想“次元壁”
做好青年工作,关键在于积极走近青年。如何让理论宣讲穿透青年群体思想的“次元壁”?南京在打造“潮”范十足的理论宣讲上下功夫。
“六朝胜境物丰华,金陵御锦似云霞。织人闲暇乐呕呀,白唱一局莫非她。”栖霞区“百姓名嘴”芮钟科是一名90后,也是南京白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南京白局是传承几百年的本地‘说唱’!”宣讲时,他时不时会来一段南京白局。从鸭血粉丝、秦淮灯会、画舫,到老门东、熙南里、箍桶巷……南京的地标、美食、非遗“一网打尽”。芮钟科用与时俱进的表达形式,让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
芮钟科的实践,点燃了更多青年投身理论宣讲的热情。今年3月,“金陵雅韵——南京白局传习班”在鼓楼区傅厚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课。
传习班既传授白局技艺,也鼓励学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唱词,这种“群众编、群众演、群众传”的模式,为青年理论宣讲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智能电网产业‘杀疯了’,全国市场占有率六成!这啥概念?相当于你每充10次电,就有6次在给我们江宁骋顿笔作贡献!”江宁区融媒体中心张思嘉用轻松幽默的“开放麦”形式宣讲,让在场青年观众笑得合不拢嘴。
微宣讲、说唱、开放麦等“潮”范十足的宣讲形式,正是南京聚焦“窜世代”所思所想,将理论宣讲精准对接年轻人兴趣的创新成果。
青年影响青年,青年带动青年。如今,这些扎根于基层、遍布各领域的青年宣讲员,正点燃青年群体学习理论、投身实践的热情,也吸引越来越多青年加入学习新思想、传播新思想、践行新思想的行动中来。
2025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链接: